〈災後反思〉逃生包 不能只一包
最近安妮剛好在思考逃生包問題 到底是否該多準備幾個? 譬如: 客廳一個 房間一個...剛好看見這篇報導 就引用請大家參參考 網路上網友寫:「逃生包是準備好了,但很搞笑的想,意外發生時,逃生包會不會不在我身邊?」他說得一點也沒錯,311日本大地震當下,下午一點多的時間,多數的人應該都是在上班、上學,家中常備的救生包,似乎派不上用場?所以救生包,真的不只需要一袋。 除了家裡,待的時間很長的辦公室或第二地,也需要另備逃生包;家中有小孩,照顧者保母家也需要特別準備一份幼兒專用的逃生包,把必備的奶粉、尿布等用品放入,定期檢視更換;行車族車上放上簡易型的逃生用具;出國旅行打包行李時,以防萬一的逃生包概念也不可少喔。 311日本大地震後,我在孩子書包放入了一個有著全家相片,背後書寫他基本資料與爸爸媽媽的聯絡資訊,並已護貝的簡易逃生證明。 日本大地震當下,孩子在學校,我在辦公室看著新聞,心裡想,意外永遠在想不到的當下發生,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自理逃生能力薄弱,一張簡單的身分證明,也許可以在緊急意外當下,發揮妙用。 <早準備早安心>逃生包 裝些什麼 311日本大地震,再度引起逃生話題,你的逃生包準備好了嗎?又或常備的逃生包是不是需要進一步更新?面對意外,你準備好了嗎? 救難包內裝物選購重點: 【器具篇】 ●手電筒:長效能為選擇重點,同樣瓦數、亮度,LED都比傳統燈泡更省電,更具長效能,除了電池式外,若能選購手搖式自體電力,更佳。 ●口哨: 最好準備低音哨,可以讓自己更容易被發現,低音哨因為波長的關係,可以繞過較多的屏障,有比較遠的傳送距離,人的大聲呼喊大多是高音,而高音容易被樹木岩石吸收掉,緊急求救信號為「一長三短」。 ●收音機:除了電池效能外,最好還有手搖自體發電,如此才能有效發揮效能。 ●防撞盔:質輕堅固為選購重點,特別是幼小的小孩子,過重反而造成移動的不便性,坊間傘兵專用頭盔、腳踏車專用的半罩頭盔、普及的機車安全帽都可以列為選購參考。 【食物篇】 ●水:這是多數逃生專家都提到最重要且必備的逃生品,要帶多少水才足夠?黃金72小時內的飲用水1人的量是3公升,大約兩大瓶1500cc礦泉水,為分散風險,可準備數小瓶礦泉水,而水很重,又是必備品,準備逃生包時,最好優先計算人數,放入足夠的水。 ●食物:高熱量為考量,鹽分勿過高,以免讓身體產生額外的水分需求,常見的建議是,巧克力、核果堅果類、口糧餅乾,份量也以3日為主。日前電視網路上示範,以洋芋片做觸煤取火,則可做為野外受難、溫度驟降的求生應變參考。 【藥品篇】 ●外傷用藥:優碘、棉花棒、真空紗布片、三角巾(萬一骨折固定用)、生理食鹽水(有小包裝,適用傷口第一時間清潔)、蚊蟲叮咬藥、消炎藥、彈性繃帶、防水OK繃(一定要防水,可在傷口消毒清潔後,做有效隔離;坊間亦有噴劑式護膜,可在第一時間同時消毒殺菌與阻隔傷口)……等等。 ●內服藥:依據健康狀況備藥,心臟病、氣喘、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藥;小朋友的退燒藥水、大人的止瀉藥、止痛藥、消炎藥、綜合感冒藥、胃藥等。 ●抗生素軟膏:看眼科常拿的金黴素軟膏,可在傷口不見好轉、持續發炎時塗抹,避免傷口惡化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其他用品篇】 ●口罩:N95等級可以有效過濾細菌,但較悶,體積也大,可考慮N95等級與醫療等級並列。 ●防火面罩:這是防火逃生包必備品,主要是阻隔火災引起的濃煙,加速逃生。 ●保暖毯:選擇重點以輕薄易摺又能有效保暖為主,包括了價廉型(可自行切割長度的輕巧鋁箔紙、便利商店的輕巧塑膠雨衣),或是專業型(Polartec化纖毛毯、GORE TEX防風防水外套)都是推薦品。 ●求生刀:多用途的瑞士刀最被推薦。 ●防風打火機或火柴。 ●襪子。 ●眼鏡。如有近視者,記得放入備用眼鏡。 【個人證件篇】 少許的現金,戶籍謄本影本、個人存摺影本、印鑑等,都要以防水袋裝好,保險一點可將個人證件影本全數護貝;另外可將全家人的基本出生年月日、血型、特殊疾病等健康資料也附上,以備不時之需。 <他國經驗談>美國篇:學校常備糧食包 文/鐵娘 美國西岸朋友分享其孩子學校的逃生教育,學齡前的幼兒園所,入學後老師請家長準備「地震糧食包」,裡頭分別要放入水、罐頭食物、乾糧,學校統一存放固定位置,每3個月更換一次,以備不時之需。 台灣現行學校與學齡前幼稚園所,似乎都沒有逃生訓練的準備,頂多只有形式性質的警報演習,實在叫家長充滿擔心。 日前上網瀏覽,日本為國小生準備了護頭式罩帽,平日這款罩帽可綁在椅子當椅墊,遇到緊急意外時,即可馬上綁在頭部,做為緊急疏散時的頭部保護,對於這些護具,學校都採取定期更換淘汰,隨時保有危機意識。 歐洲篇:學校教育 全方位自救救人 文/駐歐特派記者胡蕙寧歐洲報導 2005年一位傑出的英國10歲女孩,她的機智不但救了自己一家跟海灘上的一百多名遊客,更在當年底被巴黎一家法國兒童雜誌《我的生活》評選為年度兒童,不但上了封面還接受國際表揚。 10歲英國女孩蒂莉·史密斯是在跟父母到泰國普吉島度假時,突然發現遠處湧出一波白色的巨浪,把藍天和大海畫隔兩半。根據在學校裡所學的地理知識,她相信威力強大的海嘯可能即將來臨,於是告訴了父母之外,還提出警報疏散沙灘上的旅客。 原來蒂莉對世界地理有特殊愛好,在學校裡還專門研究過巨浪。她說當時在普吉島看到的巨浪讓她覺得不是一般的驚濤駭浪,直覺不對就立刻告訴爸媽,還要所有沙灘上的旅客都一起離開。 歐洲多國其實少有地震、海嘯,居民對於洪水、風災的畏懼還比較深。但是歐洲人喜歡出國旅遊,旅遊的地點又多是有陽光的沙灘之地,於是海嘯、地震的基本常識還是不能缺少,學校裡除了防火演習之外,也都有防震、防海嘯的基本教育。這些教育不只是告訴孩子天災起因跟預防措施,更讓孩子學會判斷,最優秀的就像蒂莉一樣,融會貫通之後居然還可以預測救人。 歐洲的車子多裝有防震系統,連不少嬰兒車的輪胎都有防震設計。防震抗災手冊視國家而定,像是希臘就由國家出資印製,文字易懂並配有大量插圖,好讓不愛念字的人都可以牢記。這套手冊頗受好評,內容包括地震緊急因應跟自救常識,現實可操作性相當良好。德國、英國的技術專家則一直研究著奈米抗震房屋,讓在地震帶上的學校跟住家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防震,希臘就已經引入這些防震材質來蓋屋。 奧地利幼園或小學更在孩童入學時就要求家具簽具同意書,在鄰國核子擴散有可能危及奧地利時,學校可以不用個別通知家長就立刻發給學童碘片服用,以抵禦核能輻射。奧地利本身根本沒有核能廠,但是基於車諾比事件的教訓,他們依然恐懼鄰國輻射可能危及自己的下一代。 對於天災意外的發生,奧地利幼、小學每年都有演習,教導孩子這種時候要怎麼跟著老師到哪裡逃避,學校通常都備有避難地下室因應,意外包也不需各家準備,學校已經統籌備用,以免亂時學生還要分散找自己的包,更添混亂。 來源:自由時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