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父必有其子 父親的習慣對子女影響多
爸爸愛睡懶覺,孩子也不喜歡早起;爸爸愛皺眉,
孩子也經常愁眉不展;爸爸喜歡運動,孩子也喜歡
蹦蹦跳跳……以前,都說孩子在行為習慣上受母親
的影響比較大,事實上,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
子”,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由於父親在家中往
往以“權威”或“監督者”的形象出現,大到生活
習慣和愛好,小到一笑一顰甚至 某個細微的表情,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專家認為,父親的生活習慣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健
康,還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許多父子、
父女不僅長相性情相像,他們的行為模式甚至由此
引發的疾病也可能如出一轍。因此,父親的好習慣
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反之亦然。
故事一:“老爸愛睡懶覺害我現在都改不過來”
“小時候看老爸睡懶覺,不知不覺我也養成這個壞習慣,現在改都改不過來。” “紫月”苦惱地說,自己家在湖北,記得小時候,老爸上班比較辛苦,動不動就出差,所以,只要是週末,他都會躺在床上睡懶覺。這樣,在“紫月”的觀念中,睡懶覺根本不是什麼壞習慣。漸漸地,經常到了週末,只要老爸還沒起床,“紫月”也賴著不起床,尤其是寒冷的冬天,“紫月”總是縮在被子裡看書,有時甚至躺到 中午才起床。
“上中學和大學的時候,我一直是宿舍最懶的一個人。有時為了睡懶覺,連頭兩節課都不肯去上。”“紫月”說,她發現自己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只要同宿舍還有人躺著,她就不願起床。大學畢業後,“紫月”做過兩年中學教師,“語文老師的課都安排在早上頭兩節,每天早早起床對我來說就像受刑一樣。”後來, “紫月”到一家媒體做了記者,經常晚上趕稿,使得她早上更不願早起。
“餓著肚子躺在床上對胃不好,我現在很想改,但常常都會故態復萌,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時候。”“紫月”說,一想到以後要做媽媽,可能還會把這個壞習慣帶給寶寶,她覺得很擔心。
故事二:“酒精肝是托老爹的‘福’!”
28歲的唐曉被查出患有酒精肝。醫生覺得年紀輕輕的他病情不該如此嚴重,他自嘲地回答:“這是托我老爹的‘福’!我的酒齡長達25年呢!”原 來,唐父嗜酒如命,又嫌自斟自飲太“冷清”,從唐曉3歲起用筷子蘸酒“賞”給寶貝兒子,逐漸把兒子也培養成“酒友”。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由於長期飲酒,他的父親38歲時也被查出患上酒精肝。
“我家就有睡懶覺、不吃早餐的‘傳統’。”因經常不吃早餐、腸胃“空轉”而得了膽結石的白領梁星說,父親經常值夜班,早餐基本上是省掉的。
每逢星期天早上,父親和她還會“大床小床同呼嚕”,不吃早餐、節假日睡懶覺的壞習慣也就保留了下來。
專家意見:父親習慣容易影響子女
孩子體格發育:父親影響大於母親
“父親愛運動,孩子將來的性格可能更開朗,人生態度也會更積極。”珠江醫院兒科中心副主任醫師王斌告訴記者,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老師,父母 的言傳身教對孩子養成健康習慣至為重要。他說,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抽煙、喝酒、打麻將、睡懶覺,孩子會認為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漸漸會不自覺地模仿。在孩子還沒形成很強的自製力之前,這些壞習慣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孩子成年後認識到這是不對的,但這些壞習慣已經在他的大腦中形成了頑固的反 射,想完全糾正很難。
在孩子體格發育方面,父親的影響比母親佔有優勢。國外有研究顯示,跟父親接觸很少的兒童與父子經常接觸的兒童相比,在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 發育速度都不及後者,患有營養不良和傳染病的概率也較前面高。和母親相比,父親與孩子的交流更多的是通過身體運動方式、觸覺、肢體運動遊戲,給孩子以強烈的大動作身體活動刺激,促進其身體發育。據統計,這類活動父親佔70%,而母親只佔4%。
父親愛運動寶寶更開朗
此外,如果父親愛運動,也會經常帶著孩子一起運動,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重要。研究發現,父親喜歡讀書、下棋等室內“靜態”活動,或者因為工 作繁忙,不能經常陪伴孩子參加體育鍛鍊,孩子也往往不太喜歡到戶外跑跑跳跳,或者不擅長體育運動。“寶寶從小喜歡運動,體格肯定會更健壯,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也會更多,對性格的養成也有好處。”王斌說,養成愛運動的習慣,經常參加運動比賽,孩子從小就會面對更多的挑戰,加上運動中經常會有磕磕碰碰,必須自己 處理突發狀況,這些都會使得孩子性格更開朗,面對人生挫折的時候態度更積極,更勇於挑戰人生中的難題。通過參加運動,還能拓展自己的交往圈子,贏得更多的朋友,學會更好地與朋友、同事合作。從這個角度來說,父親的好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反之亦然。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父親在家中往往以“權威”的形象出現,其生活習慣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健康,還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子、父女不僅長相 性情相像,他們的行為模式甚至由此引發的疾病也可能如出一轍。比如父親愛飲酒患上酒精肝,兒子將來也很可能如此。有些父親每天工作繁忙,不吃早餐或者提著早餐就出門,或者晚上應酬不斷,生活缺乏規律。久而久之給孩子一個不好的暗示:“爸爸可以的,我也可以。”因此,這類父親的孩子與生活在嚴謹家庭的孩子相 比,往往更容易得腸胃病。
來源:ps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