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脂肪酸對過敏性疾病的影響

 

 

 

編寫:顏瓊翬醫師

 
 

       

        台灣隨著經濟發達、醫療進步,各種感染性疾病的罹患率逐漸下降,

但過敏性疾病卻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包括氣喘、過敏

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和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疾病的盛行率高達20%-

30%。所謂過敏性疾病,是指與  先天性家族過敏體質的遺傳>

後天環境與飲食等多種因素>有關的過敏性發炎反應。隨著免疫學,

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的進展,引起過敏反應的化學物質逐漸被發現,

使得過敏與飲食之間的關係被廣泛的研究。近幾年, 除了益生菌

(probiotics)與過敏疾病之關係被提出,另一受矚目的焦點便是脂肪酸

在過敏性疾病所扮演的角色。究竟補充哪些脂肪酸可以改善過敏症狀?

 


「過敏」的致病機轉
       

        所謂「過敏」,是指身體的免疫系統,對外來的「過敏原」,發生

過度敏感的反應。有過敏性體質的人,當家塵或塵蹣等過敏原進入體內

後,會激發體內B淋巴球,產生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IgE。下次再碰到同

樣的過敏原,這些過敏原就會與附著在肥胖細胞(一種白血球)上的IgE

形成複合體,使肥胖細胞活化,並開始合成及釋放多種會造成過敏發炎反

應的化學物質。其中一項被活化的生化反應路徑,便是代謝一種稱為花生

四烯酸 (arachadonic acid)的脂肪酸。藉由兩種不同的酵素系統,花生

四烯酸最後會被代謝為兩種最終產物: 前列腺素(PGE2PGF2α)及白血

球間素(leukotrienes)。此兩種物質皆會促進過敏發炎反應的進行,是一

種發炎的前驅物質。

 



脂肪酸阻斷過敏發炎反應的原理
 

        人體內有兩種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 EFA):

ω-3(Omega-3)ω-6(Omega-6)系列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所謂必需脂肪酸,是指在體內無法合成,而必須自食物中攝取而來。

ω-3(Omega-3)系列的不飽和脂肪酸包含α-亞麻油酸 (α-Linolenic Acid) EPADHA;ω-6(Omega-6)系列的不飽和脂肪酸包含亞油酸(Linoleic Acid/LA) γ-次亞麻油酸(Gamma-Linolenic Acid / GLA) dihomo-γ-linolenic acid(DGLA)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A)等。ω-3的脂肪酸,如EPADHA等,會抑制DGLA轉化成花生四烯酸(AA),使體內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減低; 同時它也會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謝為前列腺素(PGE2PGF2α)及白血球間素(leukotrienes),減少發炎前驅物質的生成。ω-6的脂肪酸則扮演促發炎與抗發炎的雙重角色。

ω-6脂肪酸中的GLA DGLA具有抗發炎的作用,經過人體生理轉換後,會轉變為所謂「好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E1 (PGE1)PGE1能調節免疫系統的成熟與分化,降低造成過敏反應的免疫細胞(Th2)的產生。同時,PGE1能減少前列腺素(PGE2PGF2α)及白血球間素(leukotrienes)的產生,進而緩解各種因PGE2等發炎前驅物質所引發的過敏發炎以及氣管收縮等症狀。至於ω-6脂肪酸中的花生四烯酸(AA),則具有促進發炎的作用,其原理在前一段已詳述。因此適當的攝取ω-6ω-3脂肪酸,並保持適宜的ω-6/ω-3比率,才可發揮其抗發炎的生理作用。一旦體內ω-6脂肪酸太高,ω- 6ω- 3處於失衡狀態,則ω-3脂肪酸無法有效抑制花生四烯酸(AA)的產生,那麼反而走向促進發炎的作用。在一些實驗中已證明,適量的補充ω-6ω-3脂肪酸,的確能緩解過敏氣喘或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症狀。不過,ω-6ω-3脂肪酸的補充,最好依據藥師指示的量來進行。

 



ω-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異位性皮膚炎的關係


        國外已有許多研究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其血漿中ω-6脂肪酸代謝物— GLA的濃度較低。研究推測其與遺傳性delta-6酵素(-6 desaturase)機能不全有關,導致亞油酸(LA)無法轉化成GLADGLA,使抗發炎性前列腺素PGE1濃度減低,皮膚發炎的症狀加劇。一些大型的研究也顯示,給病患服用富含GLA(gamma-linolenic acid, GLA)的油類,例如月見草油(evening primrose, EPO)、琉璃苣油(borage)、或黑醋栗油(black currant),的確能改善異位性皮膚炎乾癬和發炎的症狀。此外,ω-6脂肪酸中的亞油酸(LA),存在於皮膚中的角質層,能減少皮膚表面水份的流失,具有保濕的作用。若缺乏亞油酸(LA),皮膚會呈現乾燥、搔癢、鱗癬狀。我們知道要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便是保濕,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亞油酸(LA)在異位性皮膚炎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至於前面提到具有促進發炎作用的花生四烯酸(AA),在皮膚中反而具有抗發炎的作用。因為在皮膚中,花生四烯酸(AA)只有少量會轉換成PGE2等發炎前驅物質,大部分反而是代謝成12-HETE,而12-HETE具有抗發炎的作用。總結來看,ω-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LAGLADGLAAA— 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的緩解,皆具有特定的作用。ω-6脂肪酸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性,較其他過敏性疾病顯著。

 

補充哪些脂肪酸可改善過敏症狀?
 

        補充ω-3的不飽和脂肪酸,對於氣喘、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可能會有幫助。ω-3的不飽和脂肪酸,存在於深海魚油中(注意:與魚肝油不同)。至於異位性皮膚炎,不少論文提到,補充ω-6的不飽和脂肪酸,對異位性皮膚炎有緩和作用。ω-6的不飽和脂肪酸,存在於植物性油脂中,亞油酸(LA)在葵花油、芝麻油、大豆油中都有豐富的含量。至於月見草油(evening primrose, EPO)、琉璃苣油(borage) 、或黑醋栗油(black currant),則富含GLA(gamma-linolenic acid)。由於ω-3ω-6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過敏性疾病的影響,近十年來才漸漸被確定。少數追蹤研究發現,補充ω-3ω-6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過敏性疾病並無幫助。因此,要補充ω-3ω-6不飽和脂肪酸,最好還是在醫師及藥師的指示下進行。當然,若是由日常食物中去攝取補充,如多吃深海魚(鮪魚、鯖魚等),或炒菜用葵花油、大豆油等植物性油,應該是補充脂防酸較安全的方法。

 
 
200906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安妮 的頭像
    Anne/安妮

    香草YOYO工坊

    Anne/安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