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是可行  卻不是萬能的

 

一般人通常都認為育兒工作是在嬰兒出生後才開始的。事實上,就在母體受孕的瞬間,胎兒已經由於受到母體的生命之氣 意識的波動,而開始成長了。

  胎兒真的深居“宮”中一無所知嗎

  即使今天,還有很多人認為是唯心主義的東西,認為胎兒在深“宮”內什麼感覺也沒有,就連產科醫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也認為剛出生的孩子什麼也聽不到,什麼也看不見,甚至對胎教還產生著懷疑的態度。

  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特殊檢查記錄儀器設備的發展,如B型超聲掃描儀、胎心監護儀、胎兒鏡的發展,使原先一無所知的有關胎兒的感知覺問題,對各種刺激的反應和受刺激後胎兒心跳和呼吸與胎動的變化乃至胎兒在子宮內喝羊水、撒尿與吃手的動作,都被觀察或記錄下來了。

  尤其有趣的是,近幾年來北京醫科大學所屬的北京人民醫院、北大醫院和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合作,用各種儀器設備實驗與觀察記錄到胎兒可以聽到外面環境中的各種聲音,並且在吵鬧聲音刺激下胎兒會心跳加快、胎動增強甚至生氣地踢腿,在輕柔舒緩的音樂刺激下又由煩躁轉為安靜,胎心由原先的增快而漸漸減緩到原先安靜狀態下的胎心率上來,胎動也由受吵鬧時的增強而減弱下來,直至安詳地入睡。

  國內外的實驗報告,均說明了胎齡在4或5個月以上的正常胎兒,已經具備了人的一些感知能力,特別是聽覺、視覺與觸覺已經初步建立。這樣,從前人們一無所知的胎兒能力範疇內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被人們發現和得到正確的認識。

  這說明4~5個月的胎兒不僅具備了接受教育的條件,而且符合胎兒生長發育的實際情況,因此,胎教是科學的、可行的。

  溫馨提醒:從準備懷孕起,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對女性就非常重要。一旦懷孕,孕婦就必須攝入她自己和胎兒所需的全部營養。如果孕婦營養補充不足,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大腦發育。

  大腦已經慢慢的形成

  人類的腦神經細胞非常細密複雜,因此只有神經網的形成,是遠遠不夠的。神經細胞如果裸露,傳達資訊時不僅會遺漏,而且傳達資訊的速度也會變慢。

  如果將神經細胞的周圍包起來,資訊便可以迅速準確地傳達出去。在大腦生理學上稱之為髓鞘化。

  神經細胞一旦進行髓鞘化,資訊傳達的速度會比以往提升近100倍。總之,腦部發達的程度,完全在於髓鞘化完成的多與少。

  而髓鞘化時不可缺少的就是神經膠質細胞。胎兒出生之後,由於神經膠質細胞增加,並逐漸進行髓鞘化,他的重量也迅速增大。雖然腦在胎兒時期即已開始髓鞘化,卻只是少部分而已,神經膠質細胞也不多。在腦部發育的重要時期,這時所攝入的任何不良物質,都會經臍帶到達胎兒的腦部,阻礙腦部的發育。

  一個人的智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大腦。智力發展包含著許多複雜的因素。智力以腦組織正常發育為物質基礎。首先得保證孩子的大腦是完好的,功能是正常的,再加上後天的教育,才會使孩子獲得較高智力。因此,實施胎教,孕婦就必須處於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注意營養,使胎兒生長發育有一個良好的內外環境。

  胎教是有意識地對胎兒進行教育,在大腦形成期給予充分的營養和適當的資訊誘導。適宜的開發,大腦越發育大腦皮質的溝回相應地也就會越多,孩子也就越聰明。相反,孩子出生後就會表現發育遲緩、智力低下。

  溫馨提醒:不要小視胎兒的“五感”能力,他是人類腦的認知活動、創造、思維、理解力以及語言等等發展的基礎,因此特別重要。

  胎教是可行,但不是萬能的

  常常聽到一些父母抱怨:“我們當初積極胎教,又是唱歌又是聽音樂,忙活了半天也沒有生出個神童來。”言語之間對胎教頗感失望。

  家長們一定要知道,胎教是在優孕受孕和優升養胎的基礎上,通過母親對胎兒身心發展提供的良好影響,而對孩子的成長發育起促進作用,是集優生、優育、優教於一體的一門實用科學,但不是創造神話。

  儘管現代醫學為胎教提供了可行的依據,也有諸多實驗、實例證明了胎教的可能,我們對胎兒應以科學的態度審視,這便是科學的胎教,但絕不神化胎教;肯定胎教的結果,但絕不誇大胎教的作用;可以保留對胎教的傳統認識,但不拒絕對胎教的嘗試。

  以科學的態度看待胎教,科學地實施胎教,從而收穫胎教的效果,這便是我們所倡導的科學的胎教觀。

  溫馨提醒:胎寶寶通過臍帶與母體緊密相連,不僅通過臍帶吸取氧和營養物質,而且將代謝的廢品排回到母體。只有維持這個代謝機能,才能維持胎寶寶的生命,而這個最重要的組織就是胎盤。

 

 

 

來源:新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安妮 的頭像
    Anne/安妮

    香草YOYO工坊

    Anne/安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