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少感冒 常用冷水擦手腳
最近的天氣忽冷忽熱,很多小孩生病,家長們都很關心,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對此列舉幾個要素:1.要提供足夠的營養。從目前研究的情況來看,輕度的(或稱為亞臨床型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缺乏是造成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的一個常見原因。因此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有色蔬菜和水果或補充一些多元維生素製劑能有效增強孩子的抵抗力。2. 保證充足的睡眠。3. 進行體育鍛鍊。4. 多喝水,促進體液循環,有效排出毒素。
此外,一些日常習慣的培養也能幫助孩子提高抵抗力。“建議家長每天可以用暖的手給小孩進行背部按摩。對於那些經常流鼻涕的小孩,每天早晚可以給他的鼻樑輕輕的做按摩,小孩大了,可以教他自己輕輕的按摩,每天做幾分鐘就可以了。”
此外,冷水浴對小孩也是很好的鍛鍊。“當然,我們也並不提倡給太小的孩子進行全身冷水浴,但局部冷水浴是有好處的,例如洗澡後用冷水擦擦孩子的四肢,平時用冷水給孩子洗臉等。”
孩子發燒未必馬上送醫院
如孩子只是發燒,精神狀況良好,可以先在家裡照顧,多喝水,用溫水擦四肢以利散熱有助退燒。如體溫在38.5℃以上,可以冷敷額頭。如家長有給小孩使用常用的退熱藥的經驗,也可以按以往的做法給適當的退熱藥。
當孩子有以下情況:體溫很高、精神狀態差、咳嗽厲害、呼吸急促、喝水很少等,如果孩子年齡在5歲以下,且病情較重,應及時到就近設有兒科的醫院就醫診治。
家長陳述病情莫妄下診斷
家長反映孩子的病情要客觀,在向醫生描述病情的時候應描述孩子的症狀,而不能做“下診斷”式的敘述。例如,你可以說:“我的寶寶咳嗽,而且還有痰”,而不要說:“我的寶寶感冒了”。同時還要注意不要隨意誇大或縮小寶寶的病情。
對孩子體溫變化的敘述是不可缺少的。另外還要注意敘述飲食的增減情況,睡眠狀況變化,寶寶大小便情況,有無對某種藥物過敏的情況,家庭中有無遺傳病史等,家長的敘述越準確和詳細,對醫生的診治越有用。
養育常見誤區逐個數
誤區一:一個小孩生病,五六個大人陪著到醫院
院長點評:孩子生病,家長緊張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從醫生的角度看,實在沒這麼必要幾個大人陪著到醫院,因為這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我認為兩個家長就夠了,一個是最親近的,不一定是爸爸媽媽,可以是日常負責照顧孩子的,能哄他聽話的,了解他生活細節的人。第二是真正的監護人,這個人是可以“做決定”的。
誤區二:孩子發燒,動不動就讓醫生給吊針
院長點評:是否需要打吊針,要由醫生根據病情來決定,不能由家長來指揮醫生。站在醫生的角度,吊針有必要的時候就應該打,比如說孩子的病情比較重,不能吃不能喝,或者一些藥品口服的效果不好,再比如小孩吃下藥會嘔吐,這些情況下有可能需要通過靜脈注射給藥,但應該由醫生去判斷。
其實,盲目的吊針往往還會給健康帶來危害。這是因為吊針主要使藥物直接通過靜脈進入人體的血液循環,經常或大量的打點滴,會使微血管豐富的心、肺、腎等重要器官中的不溶性微粒大量蓄積,久而久之,就會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纖維化、肺動靜脈壓增高,以及局部組織水腫、炎症、壞死,甚至引起癌變等。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應遵循“可口服的不弔針”的原則。
誤區三:補鈣、補鐵、補鋅……保健品當飯吃
院長點評:這沒必要,孩子體內是否缺乏某種營養素,應該由醫生判斷。我個人認為,如果這個小孩飲食正常,那麼人體所需的營養往往基本夠了。不過由於現在的城市人吃得越來越精,小孩在生長發育時期所需的維生素未必完全足夠,那麼適當補充點維生素也是可以考慮的,但是不要什麼都補,而且也非多多益善。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用量過大或過久有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比如魚肝油(含維生素A與維生素D),吃多了可引起發燒、厭食、煩躁、肝與腎臟功能受損。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長期服用過多可以誘發尿路結石、脆骨症等病症。
留言列表